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活着之上 ——读《平凡的世界》

时间:2015-05-2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活着之上 

——读《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在1988年付梓,三年后,作者路遥先生逝世。文学理论有一种说法: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变相自传。这部长篇小说深刻的反映了这个理论的真实性。路遥先生以他特殊的经历带领我们回溯那个特定的年代苦难与希望,重拾生命的不屈与力量,用普遍人性诠释那些平凡的人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讲他们的理想和爱情,讲他们的奋斗和挫折,讲他们的苦难和幸福。读它,像读一首忧伤的长诗,一方面,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扼腕长叹,对他们不公的遭遇有切肤之痛。一方面又得到一种审美的快乐,一种慰藉,甚至鼓舞。那些理想主义的追寻者们,即使在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想象的残酷、匮乏之中,也能创造出如此美丽、如此有意义的人生,难免要想一想,他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故事很简单,主要是围绕一个叫双水村的几个个普通农民家庭展开。但如果只知道故事梗概而不去读这本书,将会错过很多东西。一部伟大的小说,其伟大之处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对故事的叙述。在路遥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的主题:人的一切幸福,根源就在于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具体的小事件和平凡细节组成的却是恢弘的大时代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的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我们读这个故事,经历和精神与他们有局部的相遇,一次又一次被书中的语言击中,深深震撼。 

   他们执著于爱情,追求心中的真爱,但,生活的悖论就在于有一个人教会你如何去爱,什么是爱情,但你却永远无法和她在一起。他们执著于意义,不能安于只是活着,要寻求活得更好,更充实。因此,这一群意义的追寻者,在人海中相逢、相知、相加持、相濡以沫。他们执著于理想,不停的眺望,让苦难成为生命的导师,提示自己不傲慢,不卑躬屈膝,对弱者同情,对邪恶愤怒。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苦与痛,苦痛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却是相通的。战胜了苦难就为梦想赢得了生长空间,梦想就是来自于这不合时宜的偏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难,也有不同方式的担当。顾准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者,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梁漱溟是坚持操守、讲究气节的仁者,面对权力的高压,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然而,更多的是像书中一样平凡的人,他们战胜苦难的方式未必如留名千史的伟人那样轰轰烈烈,它就在日常的坚守中。像宗教徒对待信仰一样,虔诚、执著、充满激情。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苦难与幸福的双面象征,告诉我们,只有敢直面苦难的人,才能更好的迎接幸福,练就一颗深沉、博大的心,完成平凡的梦想。这也是一个关于残缺和完整的双面寓言,告诉我们,“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终究让人懂得学会欣赏人生的美丽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