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

时间:2018-06-28  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

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

 (三河检察院办公室   王成)

 

今年春节,回到老家,和几个高中同学聚餐,席间一个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学说他一个亲戚多年在北京务工,土地被他人非法占有,问我该如何处理,我建议他亲戚到法院起诉,他问我在法院有没有熟人,我说没有,然后他无奈的说,没有熟人就算了。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一个准博士生仍然信权不信法,深刻反映了一部分人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自觉自愿的依归。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每个民众都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只有让法律信仰根植全民心中,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依法治国。

法律被信仰,政府必须做好表率。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权力的运行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以权压法、权大于法的官僚思想。近日,东莞一镇政府公然叫板法院,充分暴露了权力的任性。一些政府领导干部把自己摆在法律的圈外,严重损害了民众对法治的信仰。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也是政府权力任性的表现。因此要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政府领导干部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自觉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形成示范引导效应。

法律被信仰,司法机关必须捍卫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民众缺乏法律信仰,与司法不公有很大关系,一些政法干警缺乏最起码的法律敬畏,丧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制造一起又一起的冤假错案,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司法不公严重地动摇威胁着法律的平等性、权威性,极大地扭曲消解了人们的公平观念、法治意识。因此,司法机关应当进一步提升干警的政治法律素养,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让民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被信仰,必须发挥文化支撑作用。文化者,“人文教化”也。好的文化有利于形成人人遵守规则的良好社会氛围,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完善,中华民族沉淀下来了诸多优秀文化,“无规矩不成方圆”等朴素理念不仅适合古代社会,当代也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近代西方国家传播的权利观念,使国人民主权利意识觉醒,逐渐接受现代民主制度,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自觉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有了这些优秀文化的教育熏陶感染,民众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把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当成了日常习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些无形的正能量就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信仰不会自发产生,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需要精心培育。当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时,法治中国蓝图的实现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