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时间:2021-03-2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几年,有两句流行语,一句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另一句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真要实现这两个理想,真得等到退休。2018年,我开始了退休生活,恰逢机缘巧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一下子就出去了两千多公里,攀登横断山,钻过二郎山,来到了泸定大渡河边。

  相信许人都熟悉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并从这首诗中知道了大渡河,知道了铁索桥。但是真正知道铁索桥的名字叫“泸定桥”的恐怕就少些了,真正到过这里的就更少了。为什么来的人少?因为路难行!为什么路难行,因为横断山在这里。

  横断山的山形山貌一言难以概括之,姑且选个代表吧,首选就是二郎山,对,就是那个“高呀么高万丈”的二郎山。真到了这里才知道,其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比歌曲中唱的要恐怖得多。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的狭长过渡带上,属夹金山脉,是内地通往青藏高原的第一道屏障,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的天然分界线。二郎山是尖山、平山、鳌山等七座大山的统称。在东西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从500米以下陡升至5000米以上。由此可见,这一区域山势落差极大,嶙峋陡峭异常。车在山里走,根本看不见路,仿佛总是钻巨大石头的窄小的缝隙里钻进钻出。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保卫边疆的过程中,边修路边进藏,第一个遇见的大山就是二郎山。解放军官兵在缺衣少食的极度困难条件下,硬是用人力,在二郎山开凿出了一条路,也就是《歌唱二郎山》所歌颂的伟大工程,即现在318国道的一部分。1999年12月,长度4176米的二郎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大大降低了二郎山公路的危险系数。现在,雅康高速路建城通车,长13.5公里的二郎山隧道以及数个长隧道组成的隧道群,使我们几乎不见天日,仅用一个多小时便从雅安市遁到了泸定县大渡河边。

  大渡河古称泸水,水流量极大,奔腾咆哮由北向南,轰隆作响穿城而下。泸定桥在泸定县城的中心,该桥建于康熙四十五(1706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桥长101米,宽3米,是川藏路上交通要塞。右岸的桥头有个小小的空场,矗立着康熙帝御书的“泸定桥”三个大字的石碑。桥头有个门楼,门上额是“泸定桥”三个字,两边是一幅对联:“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这幅对联实在太富有诗意了,把奔流湍急的大渡河和立脚不稳的泸定桥写得这么浪漫美好。

  穿过门楼迈过门槛就到了桥跟前。桥主要由十三根横跨河两岸的铁锁链组成,铁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特别坚固,把十三根粗重的铁链拉伸得非常平直。桥面是等距的九条铁索,铁索上横着铺有一条条的木板,木板很窄,木板与木板之间留有很大的空隙。在这层木板之上,顺着铁索的方向铺有五条长木板,宽度比下面横着的木板稍宽一些,直通两岸。这五条木板路,相互之间也有距离,正中三条间距小一些,两边的两条,离中间三条很远。桥面没有沿儿,桥也没有护栏,只有两边上下各两条铁索权且充当护栏之职,就我来讲,不但够不到,实际上也抓不住,铁索非常粗。整个桥,因为人们的走动而摇摇晃晃。走上桥之后,更可怕了,双手没有任何可抓之物,走在中间的三条木板路上,两脚各踩一条木板,还稳当些,但遇到有对向来的或是后边超越的,还需让出一条以便错身而过。这五条木板路,单独走任何一条,都要走猫步才行,可在这么摇晃的没有抓手的桥上走猫步太难了。如果再向下看一眼河水,更让人天旋地转,心惊胆战。

  好不容易走到了对岸,也是一个能出入的门楼,门外边就是县城的街道。

  现在大渡河上另外修建了几座宽阔坚固的路桥,人员车辆都能自由往来,这条铁索桥已经不具有交通的功能。但是来到泸定的人们都会到泸定桥上走一走,为的就是回顾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

  1935年5月下旬,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来到大渡河南岸。蒋介石妄图利用大渡河天险,彻底消灭红军。渡口的船只都被收缴甚至销毁。在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只找到了一条小船,凭借这条船,红军的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打开了一条北上的通道。但是,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天上地下全方位扑过来,几万红军利用船只过河,时间太长,形势不允许,所以夺取上游的泸定桥、打开北上新通道迫在眉睫。先头部队是红四团,政委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杨成武将军,团长黄开湘(1935年底病逝)。泸定距离安顺场160公里,山高路险,并且战斗不断,头一天只走了49公里。当时敌人也估计到了红军会从泸定桥过河,派出两个旅的兵力增援泸定。红四团在崎岖的山路上全速奔跑,途中看到了河对岸增援的敌人部队打着火把,也在急速前行。为避免发生战斗,影响速度,红军也点起火把赶路。对岸的国民党军看到后,喊话询问,这边回答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就这样双方的队伍在河的两岸同时向前奔跑。后来,天降大雨,对岸的敌人停下来宿营。这边的红军战士冒雨继续奔跑。经过20小时,冒着大雨长途奔袭240里,于5月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边。

  国民党的守桥军队为阻止红军过桥,已经将桥面的木板拆掉,只剩13根铁索悬空。红四团当即组成由22名党团员为主的突击队,突击队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攀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后面的战士一边跟进一边铺桥。桥头的敌人,眼看红军突击过来,便在桥楼点起大火。大渡河的两岸,是悬崖,悬崖下边是咆哮的河水,泸定桥的桥楼是建在悬崖上的,要想过桥,只有经过狭窄的桥楼,别无他路。敌人放的大火,完全阻挡了红军上岸的路。但是,红军战士毫不犹豫,直接从大火中冲了过去。就这样,红军战士凭着勇于牺牲的坚强斗志,前后仅用了2个小时,不但夺取了泸定桥,而且占领了泸定城,为主力部队通过大渡河打开了通道。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最惊险最经典的战例,也是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战,具有非凡的历史功绩。我们亲身来到影摇波动的泸定桥,看到轰鸣奔流的大渡河,眼前似乎看到枪林弹雨、火光冲天,耳边仿佛响起激烈的枪声和愤怒的呐喊。让我们牢记初心,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作者系广阳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干警)